当前位置:主页 > 综合体育 > 冰雪 >

谭胖:代表美国申奥?别再黑谷爱凌了!

冰雪 时间:2022-06-09 09:51来源:竞报体育整理编辑:竞报体育我来说两句

【导读】谭胖:代表美国申奥?别再黑谷爱凌了! 在2022时代峰会上,谷爱凌作为最年轻的发言人巧妙而不失礼貌地回避了主持人提出的所有敏感问题,如血统、认知、立场等,只谈运动、时尚和爱好。 我在为她的精妙回答拍手时,甚至觉得这不是她这个年龄应该具备的思想。 谷

谭胖:代表美国申奥?别再黑谷爱凌了! 

在“2022时代峰会”上,谷爱凌作为最年轻的发言人巧妙而不失礼貌地回避了主持人提出的所有敏感问题,如“血统”、“认知”、“立场”等,只谈运动、时尚和爱好。 我在为她的精妙回答拍手时,甚至觉得这不是她这个年龄应该具备的思想。
 
谷爱凌每次出现都代表了一种“趋势”。
 
有人半调侃半预言地说她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惊为天人的簇拥者永远都沉迷于她健康不失优雅的微笑和富有活力的身材,厌弃不屑的反对者一直都在计较“榜样”的两头通吃和投机主义。站在更高角度上的目光,却早已随着谷爱凌在两个大国体育竞技赛场之外看到了彼此对“优秀”的统一认知。
 
这就是谷爱凌身处的时代,这就是她必然会招致的赞美、嫉妒和非议。
 
 
01
 
今年冬奥会上,谷爱凌率先成为“爆点”,表扬和赞美都集中在她的“认同感”上,“认同感”是一种文化需要被认可的自信与鼓励,尤其是谷爱凌特殊的身份,还有她优异的成绩,让这份认同成了“归化”的最好注释,以古老沧桑的充满情怀的召唤文字来表达,即——
 
上邦之地,海外遗民莫不归附。
 
 
 
这符合这些年里塑造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输出”价值体系,谷爱凌可以说恰逢其时地从赛道上一跃而入,她进入了一个非常热切的盼望中,国内主流舆论平台纷纷为她打CALL:
 
高知家庭、活泼外向、良好教育、天赋异禀。
 
 
 
商业渠道也及时嗅到了她身上散发的“气息”,于是纷纷找她代言品牌,她在赛场之外成了时尚达人,拿到的都是大品牌,这也是她后来遭遇非议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
 
但要注意,从头到尾,谷爱凌都没有主动表达过任何对商业层面深度合作的言论。她专注的还是赛事,甚至对于拿金牌这个事,她也只是表达出“兴趣”,而不是声嘶力竭地捍卫或“肩负”。
 
以上都有新闻报道可供查询。
 
无论如何,谷爱凌火了,一时之间她成了“别人家的孩子”,她身上被赋予的不止是“精英”意义,还多了一层两种文化“孰优孰劣”暗暗较劲的意味,有意思的是,无论捧她的还是骂她的,都似乎在有意无意间自顾自地喃喃低语:
 
“说,你到底是谁家的孩子?”
 
 
 
不过没有人真的会跑到她面前说这种无礼的话。
 
这个问题随着赛事结束后谷爱凌赴美继续生活,让她再度引起非议。
 
 
 
02
 
在谷爱凌没有为美国申奥代言之前,包括她没有成为“2022时代峰会”最年轻的发言人之前,网络上总体呈现出的是对“正式”推崇下的不屑与质疑。
 
理由很简单:
 
你说她是中国人,她也说她是中国人,结果她赚了很多钱之后回美国了。
 
可见她自己也拿爱国当生意,所以你被打脸了。
 
 
 
这次她为美国申奥,把这种质疑和嘲讽再度推上高潮:
 
“你们看,我们说得没错吧?”
 
这种论调直到今天依然占不小的比例,甚至可以说逐渐成为主流。
 
但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
 
“谷爱凌”这个名字像一记重磅炸弹在中国互联网上炸出了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俯身望去,黑洞中时常回响着不甘、不忿、不忍直视的风声,没有人去查证,或者选择性无视——
 
更早之前的刘翔、申雪、赵宏博和陈露等,同样也曾为外国担任过申奥大使,那时网民们的论调与对待谷爱凌相比,不能说一模一样,至少也是天壤之别吧?
 
 
 
 
 
 
 
喜欢谷爱凌的人追捧她,认为她是“精英阶层”的标杆。骂她的人……其实也不是在针对她,而是受够了“别人家的孩子”这种亘古不变的论调。
 
为什么?
 
因为她像一根刺,狠狠扎进了充斥着摆花手和社会摇、“金丝雀”和各种情感“砖家”的互联网世界里。最“要命”的是,她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这让很多网民在面对“别人家的孩子”时更多了几分压力。
 
 
 
 
 
 
 
说到这里,我拿另外一个曾被树立的人作对比,他也曾出现在我的文章里,他叫丁真。
 
然而如果说丁真当时只是作为“男性公敌”存在的话,谷爱凌身上的“火力点”更集中:
 
国族认同、代言“敛财”、颜值争议。
 
 
 
集合了现今互联网世界里的“爱国质疑论”、“名人赚钱论”、“白瘦幼至上论”等,看似叠满了BUFF,却都脆弱不堪。遗憾的是,以上这些,恰恰都是“草根”主流。
 
而从另一个层面上解析谷爱凌招黑的深层原因,矛盾依然不在她,而是跟风念“经”时总有人喜欢念“歪”,这个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
 
 
 
03
 
今年四月份,有天晚上谷爱凌在某地夜跑,途中遭遇一位男士,对方非要缠着她,求完合影之后拦着不让她离开,据说当时谷爱凌非常慌张。后来这位男士在网上发布视频解释说:
 
“当时看有红绿灯所以拦着不让她过马路怕她有危险……”
 
 
 
 
 
自然上述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他所言真假自有公论。
 
这件事同样发生在她拿到金牌之后。
 
此事发生之前,有网友确认过她的生活作息没有改变,即便拿了金牌也同样不会拒绝跟任何人合影,不忌讳出现在任何公众场合,这个细节可见她并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人物”看待,她依然是个喜欢体育、运动的女孩子。
 
可能这也是“教育”的不同吧。
 
 
 
 
 
有些思维、行为,在两个“世界”里的确很难通达。
 
打个比方:
 
大家都在摆烂且习以为常的时候忽然出现一个人,家世、身段、素质、成绩都特别优异,别人拿这个人说事,有意无意间提醒你,这个人“含金量”超高,恰恰这些都显然不是你具备的,谁心里都不会舒服。
 
 
 
就像有些网民看待谷爱凌申奥这件事一样,但很冒犯地说,恰恰因为她是精英,是很优秀的人,恰好还拿到了金牌,所以她有资格代表任何国家任何地方申奥,不是吗?
 
至于各种广告代言,都只是单纯的商业行为,投机的肯定不是谷爱凌,作为体育运动员她只专注于赛事,作为最年轻发言人,她只倡导体育。
 
那么,她做错了什么呢?即便要讽刺、嘲弄,对象也不该是她。
 
 
 
何况这个“典型”树立得很好,如果说在今年冬奥会她正红时我以为不过昙花一现的话,那么结合她夜跑被拦和在峰会上回避主持人的有意引导,我已经彻底地认为她很优秀,无论她以后还拿不拿金牌。
 
 
 
04
 
结 语
 
昨天下午我在筹备参加一个论坛,备稿的时候我在其中重点提到了“文化产品”对社会价值观的引导性。这看似是个理所应当的步骤,但真要施行起来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因为在大环境中,不是简单地靠树立一两个“典型”就能改变一个群体或一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人们喜欢什么、热爱什么、崇尚什么、嘲笑什么,都很能说明这个群体的风气和产生风气的诱因,轻易改变不了。
 
 
 
如果用我的角度看待谷爱凌,她也是一个“文化产品”,这个“产品”的特点在于优质,其优质的本身在于:
 
简单地完成自己热爱的事业,并抽离出无端的是非,只专注于事业本身。
 
附加于她身上的都是别人强加或臆想出来的“烦恼”,她本身没有烦恼。
 
如果硬要说“有”的话,很可能就是在她夜跑时忽然拦住她不让她跑的“人”们。
 
 
 
其实谷爱凌身上汇聚的矛盾根本是精英文化和草根文化的对立。
 
谷爱凌的标准确实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甚至究极一生也达到不了,这是事实。
 
正因为如此,才更显得她难得的优秀。

标签:
分享到:
我来说两句
精华推荐

Copyright © 2010-2015 Thfirst.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08011811号-1 联系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

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