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综合体育 > 跑步 >

有些慢性疾病通过跑步都可以缓解症状

跑步 时间:2020-11-21 15:05来源:竞报体育整理编辑:竞报体育我来说两句

【导读】有些慢性疾病通过跑步都可以缓解症状 当下大家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跑步大军越来越庞大。跑步治病已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一些亚健康的三高和肥胖人群,逐渐开始运动健身,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这些常见的慢性疾病通过跑步都可以缓解症状。 如果能

有些慢性疾病通过跑步都可以缓解症状



当下大家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跑步大军越来越庞大。跑步治病已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一些亚健康的“三高”和肥胖人群,逐渐开始运动健身,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这些常见的慢性疾病通过跑步都可以缓解症状。
 
 
 
如果能坚持下去,把跑步当成每天必做的功课则能治疗这些疾病,治愈的案例也数不胜数。
 
然而,运动对这部分人群来说可能也是一件纠结的事。经常有一些高血压的跑友问道:“高血压跑步会不会发生危险?高血压患者不能参加马拉松比赛,但平时可以跑步锻炼身体吗?
 
我有高血压,有人建议我多运动,也有人叫我别去跑步,到底应该听谁的?”下面就来为这部分跑友解开这个心结。
 
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是最常见、患病率最高、危害最大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医学上对高血压的定义为: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上肢血压,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考虑为高血压。一次测量中测出收缩压大于140或舒张压大于90只能说是血压可能偏高,并不能确诊为高血压。
 
我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已经超过30%,也就意味着每3个成年人就有一个高血压。因此,高血压我国成年人健康的头号杀手。
 
高血压与多数慢性病都有关联,如肥胖、糖尿病等,所以高血压人群往往呈“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特征。长期血压较高会造成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和病变,如中风、心梗、肾衰等。
 
高血压患者中以原发性高血压最为多见,它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独立疾病,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继发性高血压是有关原发病(如肾动脉狭窄)的一种症状和体征,高血压仅是其症状之一。
 
引起高血压的原因,有遗传、精神和环境因素以及生活习惯等。70%~80%的高血压发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如膳食结构不合理(过多的钠盐、大量饮酒和吸烟、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缺乏运动,均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运动后,血压降低是无疑的
 
无论从单次运动还是长期坚持运动后来看,运动都具有降低日常血压的效果,这点是无争议的。
 
多项研究提示,身体活动与高血压、血脂异常和2型糖尿病(T2DM)风险降低存在密切联系。一项纳入33060例跑步者与15945例走步者的研究显示,这两组人群的高血压、血脂异常和T2DM发病率均显著较低。
 
另一项研究补充提示,跑步强度越高,高血压、血脂异常、T2DM和冠心病的患病率越低。关于颇受争议的马拉松跑步,一项纳入62284例男性和45040例女性的研究提示,越“积极地”参与马拉松,高血压、血脂异常和T2DM的发病率越低,并且该关联独立于年跑步距离。
 
高血压患者进行单次耐力运动后(恢复到静息时)其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着下降,在完成45分钟的达最大耗氧量50%或70%的运动后,收缩压的下降可持续1~3小时,有报道下降的持续时间最长可达12.7小时。
 
这一反应是继发于运动后恢复阶段的周围血管扩张,以及心排血量的减少(心排血量又等于每搏心排出量×心率),这二者的变化决定了血压的降低。运动后体内有效血容量减少也有一定影响。
 
从长期来看,规律的耐力运动更是有确切的降压作用。国外学者发现运动可使正常血压者、临界性高血压和高血压患者的收缩∕舒张压分别下降3∕3mmHg、6∕7mmHg及10∕8mmHg。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长期耐力运动后身体的脂肪量减少。肥胖也是高血压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往往合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因此,当体重和体脂下去了,自然“三高”也就下去了。而且,长期耐力运动后血管壁的脂肪沉积减少、血管弹性增加、血液黏滞度降低,都可以减少血流阻力,从而降低血压。
 
另外,耐力运动的降压作用还有更多的原因:
 
规律的耐力运动已被发现可以降低交感神经张力,这一作用在高动力循环者(休息时心率和心排血量增高)尤为明显。有报道其原因可能是儿茶酚胺(肾上腺素)的释放减少或敏感性下降。
 
另外,规律的耐力运动还可以增加血管的顺应性和(或)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导致外周血管阻力下降。近年来发现,高胰岛素血症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有关。
 
体内过多的胰岛素可以通过促进水钠光潴留、刺激儿茶酚胺的释放、增加血管对缩血管活性物质的反应性,引起和加重高血压。而耐力运动具有增加胰岛素敏感指数及减少胰岛素分泌的作用,故能改善高胰岛素血症的状态。
 
此外,运动还可能降低血浆肾素和醛固酮的浓度,减少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引起的血管收缩和水钠潴留,从而降低血压。
 
运动中,血压会有什么变化?
 
运动中血压的变化比较复杂,影响因素多,争议也比较大,因此就会出现了“高血压应该运动”和“高血压不能运动”两种派别的观点。
 
运动开始时,心率迅速增快,心排血量显着增加,所以相较于平时,血压自然会升高。这样的血压升高是正常现象,也是暂时的,且运动停止后就会恢复。这对普通人群没有危害,而对高血压人群来说却有些危险。
 
在血压本来就较高的情况下,如果进行马拉松比赛这样的激烈运动,再加上情绪一激动,血压就是火上浇油了。而且,高血压人群由于血管硬化、弹性较差,在血流速度增加时容易发生血管破裂。如果是颅内血管破裂出血,就是我们俗称的中风。这也是为什么马拉松比赛都会拒绝高血压患者参赛。
 
不过,高血压人群进行运动就一定危险吗?一定不能运动吗?这可不能一刀切!
 
运动中动脉血压的调节机制其实很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血压取决于心排血量和总外周循环阻力。当心率增高(心排血量增加)时,血压未必会同步增加,其原因可能是总外周循环阻力下降(比如长时间运动中,毛细血管打开,血管截面积增加,可以在运动强度和血流量增加的情况下,不增加血流的阻力和压力)。
 
总体上看,运动中血压的反应和运动强度的关系,要远远小于心率(专业运动队的训练中也不会去监控血压,而是测量心率为主)。心率的变化程度比较大,可以从50次/分变化到170次/分,心率和心输出量还是随着运动强度增加而逐渐递增的。

标签:
分享到:
我来说两句
精华推荐

Copyright © 2010-2015 Thfirst.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08011811号-1 联系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

统计